您当前位置:中国菏泽网  >  本地要闻  > 正文

筑暖巢引凤栖
——我市实施营商环境突破纪实

作者: 王振宇 黄啟峰 来源: 菏泽日报 发表时间: 2022-02-16 09:08

优良的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健康快速发展的助推剂,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肥沃土壤。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挖井不忘吃水人”理念,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效能革命,优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服务机制,大力实施“一业一证”改革,全面落实行政审批“2号公章”,叫响“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服务品牌,全力打造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客商获得感最强的一流营商环境,助推了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正如市委书记张新文所说,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统筹推进,构建长效机制,健全工作推进机制、督导调度机制、考核激励机制,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全市上下正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砥砺前行、精准发力,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从“抓项目”到“造环境”转变;从“要你来”到“你要来”转变;从“父母官”到“店小二”转变……

强化机制创新 擦亮“吹哨”品牌

企业发展遇到困难怎么办?企业有诉求找谁说?

2019年3月,围绕这一问题,鄄城县积极探索创新政务治理模式,以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新路径为切入点,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先行先试,创新探索建立了“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搭建起“政企沟通”新桥梁。

同年5月,全市在总结推广鄄城县“吹哨”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增加“市县联动”工作举措,由此形成“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新机制,并在全市推开,成为吸引要素聚集的“新磁力”,催生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驱动力,形成了具有菏泽鲜明标识的新亮点、新名片,有效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个地方的营商环境好不好,我们企业人最有发言权。”提起企业“吹哨”工作,东明北城置业有限公司乔女士不禁竖起大拇指。她说,企业一“吹哨”,部门马上来报到,真正做到了企业诉求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

前不久,乔女士的公司准备参加东明国有土地拍卖竞标,需缴纳保证金1220万元。东明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已开具宗地保证金单据,需要将保证金转到县邮政储蓄银行,再由邮储银行转到县财政局。因企业网银权限问题,该保证金分为两笔转账,但邮储银行告知只有一张单据无法帮助审核两笔款项,当乔女士要求银行退回保证金时,遇到了困难。

接到乔女士的“哨声”后,东明县“吹哨办”立即协同县邮储支行对有关情况进行核查。经查,因企业的网银权限问题款项分了两次转入,但只有一张非税收入单据,非税编号和对应钱款不符,造成银行无法在系统内确认,银行和企业陷入了两难困境。经“吹哨办”工作人员协调,县邮储银行特事特办,先后向市行、省行汇报沟通,最后在省行业务部门指导下,当天下午就为客户完成了入账确认,帮助企业解决了困难。

这只是企业“吹哨”工作第一时间解决企业诉求,精准解决企业痛点、难点的生动缩影。

“企业‘吹哨’工作具有领导重视、规格高,闻哨而动、办理快,为民实践、常创新,市县联动、效率高,狠抓督导、办理实,社会关注、认可高等特点。”市“吹哨办”相关负责人马振说。

企业“吹哨”工作机制运行两年多来,有效推动了政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并持续向好,以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效,激活了逆势而上的强大动能。对此,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伦还为企业“吹哨”工作作出批示:企业“吹哨”工作服务群众最便捷,群众感受最直接。要长期坚持,把品牌擦得更亮。

“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创新思维,完善机制,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更好地发挥‘吹哨’平台快速高效为企业服务的作用,努力打造好‘吹哨’工作品牌!”马振说。

截至目前,全市21486家企业、59家市直涉企部门单位、724家县区直部门单位、23家中央和省驻菏单位已纳入企业“吹哨”网络服务平台,累计受理有效“吹哨”事项54813件,按期办结率100%,累计受理省企业诉求“接诉即办”事项737件,按期办结率100%,企业满意率为99.9%。

激发改革动力 下足“针功夫”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时指出,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大胆干、坚决改、勇于试,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

殷切期望令人鼓舞,谆谆嘱托犹在耳畔,为我市推进工作和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对此,我市大力推行了“一次办好”政务服务模式,在此基础上,近年来,再次聚焦“流程再造”攻坚行动,以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服务流程为抓手,扎实推进深化改革、创新服务“八大行动”,全力推动营商环境创新突破,为加快实现“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目标,推动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没想到不出办事处就办完了所有证件。”在郓城县丁里长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郓城县大雨超市负责人李鹏只跑了一个窗口、填写了一张申请表、提交了一份材料就办完了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的全部手续。

“以前我需要准备三份材料,送到三个部门审批申领,历时一个多月,如今5天就办成了。”李鹏说。

这是我市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向乡镇延伸的一个缩影。为加快流程再造,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围绕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全面实施市县“一业一证”改革,并积极探索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向乡镇(街道)延伸,将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行业涉及的基础民生事项审批权限采取委托、直接下放等形式,延伸至乡镇(街道)实施,实现多点可办、就近能办、少跑快办,打通基层企业和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60余个乡镇(街道)已实现全流程颁发行业综合许可证共1020余张,改革成效初显。全市累计颁发行业综合许可证56649张,位列全省第一。

我市还采用直接放权、委托授权、下放实质性审核权、推进服务窗口前移的方式,将部门权责清单内64项市级权力以市政府名义调整至县区审批局实施,充分满足了企业群众就近办理的需求。授权市开发区、菏泽高新区刻制“行政审批专用章”,在其所辖范围内行使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法定行政审批权限,赋权使用市级“2号公章”,实现“区内事区内办”。并在全市开展将部分县级审批服务权限赋予重点镇实施试点,明确了赋权试点范围及赋权事项承接落实、运行保障相关措施,公布了《赋权事项指导目录》,指导各县区依法有序向牡丹区沙土镇等20个重点镇赋权,真正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

“当前围绕着营商环境的一系列改革都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行政审批服务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关键时期。”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建东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市委市政府所部署的任务抓好落实,擦亮‘为民服务的窗口’‘改革创新的平台’‘营商环境的示范’三块品牌,明确建机制、优服务、提效能、强作风工作重点,强化党建引领、开拓创新、工作能力,全力营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

构建亲清关系 当好“店小二”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仅是业务从“能办”到“易办”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增强“服务项目就是服务发展、服务企业就是服务自己”的意识。我市各地坚持务实原则,提高服务主动性,真正把企业需求当作发展需求,谋企业之所谋,急企业之所急,主动站在发展的角度、企业的角度想问题办事情,全程精准搞好对接服务,确保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位于市开发区的瀚邦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大型机械不停作业、物料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铆足了干劲,抢抓项目建设进度。该产业园已签约拟入驻有香港小蜜蜂科技、深圳立佳智能、深圳创智捷科科技、深圳尧顺科技等4家企业,主要从事手机终端、手机配件等产品的研发和销售,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5亿元。

是什么原因让企业愿意来菏泽发展?瀚邦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崔国瑞表示,之所以会选择来菏泽发展,正是看中了这里的营商环境、服务态度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我们制定了严格的计划表,夜以继日抢进度,争分夺秒赶工期。”正与崔国瑞商讨下步施工方案的市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管委会主任刘义伟这样说。

项目落户以来,作为服务该项目的负责人,刘义伟天天靠在现场,一大早就来到工地,经常很晚才回家,全身心都扑在项目建设上。“项目建设遇到的难题,我们会竭尽全力去协调解决,只要项目能尽快投产达效,再苦再累都值得。”刘义伟告诉记者。

为让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得好,形成招商引资的良性循环,我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服务能力,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上门服务,走访企业、倾听诉求,摸清摸透企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用心用情用力当好“店小二”,努力跑出政务服务加速度,以实际行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我市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闯出了新路子,市委、市政府抢抓发展机遇,选定了“231”特色产业体系,将生物医药产业确定为核心产业来抓。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这都得益于良好的营商环境。

在鄄城县睿鹰生物医药产业园,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调试设备,即将迎来正式生产。谈起企业的发展时,该项目负责人高博说:“项目落地后,当地便成立了睿鹰制药项目指挥部,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密切协作配合,深度参与项目推进的每个环节。在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也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尽快投产,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记者发现,睿鹰制药项目指挥部与睿鹰生物医药产业园仅一墙之隔,就是为了随时倾听企业呼声,更好地服务项目,帮助项目发展。“精心招引进来的企业,要让他们留得住、发展好才是关键,我们为其营造良好建设氛围,及时了解企业所需所盼,当好‘服务员’,共同推进项目进度。”鄄城县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睿鹰制药项目指挥部办公室主任石宝安说。

以真诚的友谊和优质的服务助力企业健康发展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下一步我市将以更优质的服务保障,着力打造安心的投资环境、顺心的办事环境、放心的经营环境、舒心的生活环境,让企业在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雨露”中茁壮成长,为高质量发展增添动力。

记者 王振宇 黄啟峰 通讯员 刘 阳

责任编辑:
分享到:
中共菏泽市委网信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4]20号 |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180017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9012531号 | 鲁公网安备 37172902372011号
Copyright© 2004-2012 heze.cn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菏泽网